181 0690 3106
市场动态 分类

与甲醛有关的那些谣言,谁信谁交智商税!

发布时间 : 2021-01-18

最近准备搬家呢,想着先买一个甲醛测试仪测一下吧。结果还没拿到新房里,在我现在住了三年的房子里试机的时候就发现,我现在住的这里竟然甲醛也超标了。看来甲醛这东西真是防不胜防呀!

人人怕甲醛,人人都希望快点搬到新家里去。这一对矛盾,导致很多人开始病急乱投医,各种有关甲醛的智商税,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收取了。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,最常见的三种与甲醛有关的谣言。


与甲醛有关的那些谣言,谁信谁交智商税.png


“0”甲醛


无论是建材还是家具,都喜欢宣扬自己是“‘0’甲醛”。但真正一点甲醛都没有的建材和家具存在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所谓的零甲醛,不过是甲醛含量相对较低而已。事实上,只要是符合标准的家具检查,所含甲醛含量都不会很高。打上零甲醛的标签以后,价值却能够翻上几番。


与甲醛有关的那些谣言,谁信谁交智商税.png


装修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两个地方:


1.多种低甲醛含量的建材堆积,导致总甲醛含量超标;


2.各种细节,比如安装橱柜时所用的玻璃胶,没有把控好,导致房间内的甲醛含量瞬间超标。


所以少做点、做好点,才是装修过程中控制甲醛含量的最好方法。


与甲醛有关的那些谣言,谁信谁交智商税.png


吸甲醛


吸甲醛又可以分为物理吸甲醛和生物吸甲醛,但无论哪种吸甲醛的手段,效果都不是很好。


物理吸


先说物理吸甲醛,就是利用物体内部的孔洞吸附甲醛——所有内部有孔洞的东西,其实都能够吸附甲醛。说得难听点,就算是把一块毛巾放到实验室里,也能得到甲醛含量降低的结果。只不过有些物品的内部孔洞多一点,吸附甲醛的能力稍强而已。


与甲醛有关的那些谣言,谁信谁交智商税.png


目前比较流行的吸甲醛产品有活性炭、空气净化器、硅藻泥等等,它们的吸附能力有强有弱(硅藻泥最弱,和毛巾差不多),但“能吸甲醛”却是事实。但问题是,吸甲醛真的能够除醛吗?

我们应该想一想,被吸收进物体内部的甲醛并没有消失,只不过是让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暂时降低了而已。有朝一日物体达到了饱和,吸附甲醛的能力也就消失了;等到空气中的甲醛含量低于物体内部,它们还会把甲醛重新释放出来,造成二次污染。


与甲醛有关的那些谣言,谁信谁交智商税.png


吸附甲醛类的产品,适合日常使用。比如房间里的甲醛含量已经达标了,但是依然有少量甲醛通过建材释放。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这种产品,及时把少量甲醛吸走。而且在使用这类产品的时候,要及时把它们放到室外晾晒。


生物吸


还有一些植物也号称能够吸甲醛,但无论是实际体验还是实验室数据,都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谎言。有人觉得家里放了植物以后似乎味道确实没有那么刺鼻了,这一方面是因为土壤里面本身就是小孔结构,有吸附甲醛的能力(效果参考刚才的“物理吸”)。


与甲醛有关的那些谣言,谁信谁交智商税.png


另一方面,是这些植物可以释放氧气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提高了,人在呼吸时就会感觉到更加舒适,与甲醛含量的高低无关。而且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号称“除甲醛效果好”的植物们,比如绿萝、芦荟、常春藤,无一不是大叶片植物。这是因为,叶片越大的植物,释放的氧气也就越多。


除甲醛


有些人以为所有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,于是会花高价去购买一些专业除醛产品,或者找专业除醛公司进行除醛。但其实也没什么用——除醛产品可以分为两类,或者说,专业除醛公司的工作,可以分为两步。


与甲醛有关的那些谣言,谁信谁交智商税.png


第一步是封闭:把喷剂喷涂在家具建材表面,形成一层膜。这层膜,可以把藏在家具建材里面的甲醛封闭起来,不让它们继续向室内扩散。


第二步是吸附:其实很多高端的空气净化剂也有这种效果,把空气中的甲醛吸附在净化剂里,然后落在地上。对地面进行保洁后,就能把这些甲醛消除掉了。


经过这两步处理后,房间里的甲醛含量会瞬间降低。无论怎么检测,都是合格的。但是会有很严重的后遗症:用来封闭的那层膜是有寿命的,也许三五天,也许几个月,这层膜就会消失。之后建材里的甲醛会继续释放,导致房间里的甲醛含量超标。说白了并不是消除甲醛,而是延缓了甲醛的释放时间而已。


第二步其实也是有问题的,清除空气中的甲醛其实很简单。打开门窗进行通风,最多7天,就能把空气中的甲醛清除干净。所以根本不需要使用昂贵的净化剂——我们平时通风无法快速清除甲醛,是因为一边通风,建材还一边向空气中释放甲醛。如果不做第一步,使用除甲醛净化剂也是无济于事的。(ps.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小编删除)


相关推荐:

甲醛是什么,有哪些危害,又该怎样避免?

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甲醛!如何识别甲醛超标呢?

Copyright © 知时节(厦门)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厦门易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备案:闽ICP备18023994号-2 公安备案:
×